《 似曾相识与历史终结:两种不合时宜 》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版权推荐
★这本书将“似曾相识”(déjà vu)和“历史终结”两个关键概念相互对立,设想了一种概念化历史时间的新方法。
★在展示时间的经验如何成为历史的过程中,维尔诺考虑了西方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权力和行为,并从时间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解释。通过这些,他优雅地构建了一个激进的历史时间性新理论。
★可提供英文翻译。
内容简介
维尔诺在书中首先探讨并深化了这一假设。从一开始就讨论了柏格森、科耶夫、反历史主义的尼采等作家。然而,为了厘清“历史终结”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观点的起源和意义,有必要对其所宣称的“崩溃”进行定义:确切地说,是历史时间。
是什么条件使我们所有的经验,即使是最边缘和最不显眼的经验,都成为历史?维尔诺提出了西方哲学核心的一对古老概念:权力与行为。事实上,他提出了以时间为基调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权力是非现在的,无为的;行为是 “现在 ”的,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追问历史时间是否正是由权力与行为、非现在与 “现在”、无为与在场的永久交织构成的。
在这一点上,不可避免地要与海德格尔关于历史性根源于死亡的论述进行比较。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为了澄清资本主义的时间地位,对上述一般性论点进行了检验。
作者介绍
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意大利后福特主义思想家中的突出人物。目前在罗马第三大学教授语言哲学。他的作品包括:《似曾相识与历史终结:两种不合时宜》(1999)《诸众的语法》(2002)《流亡练习:语言与政治行动》(2002)《当动词化为肉身:语言与人性》(2003)《俗语与创新行动:对于变化的逻辑》(2005)《以此类推,直到无穷:逻辑学与人类学》(2010)《传统与唯物主义:没有光环的独特性》(2011)《论否定:关于语言人类学》(2013)《论拥有:关于人类的本质》(2020)《世界的观念:公共智慧与生命的使用》(2022)等。
前言 / 序言
这几页的最初意图是试探记忆理论与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主义的妓院“(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不太婉转的措辞[2])拉上了百叶窗之后,记忆能力之运作、其表现与病理,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能够解释历史经验的范畴与词素。
这一主题本身就有许多模糊之处。我们至少应该立即摆脱其中的一些。首先,我们肯定不会把集体的过去比作普鲁斯特笔下的贡布雷(Combray),也不会把历史学之挑战简化为小口地啃咬玛德琳蛋糕。将历史小型化,将其束缚在 "生活经验 "之袍子里,是一种可悲的后备解决方案,应予以摒弃。对于那些无论如何都顽固不化地无法摆脱历史主义“妓院”魔咒的人来说,这样的对策不过是一种预防措施(或权宜之计)。在这里,我们要追寻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不应该把历史记录和对历史记录的叙述局限于传记式的纪念,而应该抓住那些非心理学的、超个人的、具有公共意义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分析记忆之形成和衰退。
但是,当我们谈论“记忆过程的(上述)个人意义”时,我们指的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与第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相对立的,并作为前者镜像的,第二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历史记忆(historical memory)”。正如我们所知,这个公式被用以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及其对现实的持久影响的认识。但是,我们在这里使用了一个误导性的暗喻:我们应该谈论的是历史文化或历史意识,而非记忆。然而,正是为了确定这种意识或文化(以及这种“历史记忆”本身)的形式,同时也是为了确定其危机,我们或许有必要回到与……严格意义上的记忆(即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就被赋予的记忆)相关的概念群集上来。因此,从一开始,这个模糊不清的小公式就理所当然地提出了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记忆之 “历史性”并不在于记忆之特定内容(例如社会或政治内容)。相反,记忆之所以是历史性的,是因为它是区分个体存在的能力。事实上,这种能力的结构和过程为经验之历史性——任何经验的历史性、一般经验的历史性——提供了一条访问路径。然而,记忆始终是对特殊性的记忆,它构成了各种历史性存在方式的“个体发生重演(ontogenetic recapitulation)”,以及历史学范畴的形式矩阵。正是,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记忆才具有上述个人的价值和公共性。
我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记忆丧失的原因包括两种干扰:第一种,他们称之为追溯性干扰,即新信息对先前事件记忆的干扰; 第二种干扰,即主动干扰,是指当前生活情境中固有的障碍,阻碍了对后续情境的记忆。研究不同类型的“干扰”对历史哲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程序性记忆(过去的经验或习惯,作为一种技术或精神保存下来)与语义记忆(明确地重新唤起久远经历中固有的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区别。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概念:记忆过旺(hypermnesia)(在危机或创伤情况下增强记忆能力)、潜隐记忆(cryptomnesia)(用全新的想法取代突然唤醒的记忆)或记忆障碍(allomnesia)(将过去的经历赋予与其真实情况不同的内容或背景)。归根结底,奥古斯丁提出的“记忆之记忆”是什么——尤其是“遗忘的记忆(memory of having forgotten)”是什么——这个古老问题难道不正是所有历史思想的核心吗?
然而,我们在下文中将只讨论一种记忆现象,即我们所说的“似曾相识(déjà vu)”。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深信,这种特殊的记忆病理学可以为历史哲学反思的一个经典主题带来新的启示,而这个主题也是当代生活形式所特有的一种无处不在的、盛气凌人的精神状态。这一哲学主题——现在也是一种肆无忌惮的情绪——即历史停止的主题,或者更彻底地说,就是历史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