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梦之心理学》的封面

《 梦之心理学 》

您还未登录,请 登录 后再进行操作。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作品名称 《 梦之心理学 》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锐拓可有偿为您提供本作品的中文翻译样章,费用为RMB 500 元, 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您的账户余额为RMB 0 元    立即在线充值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吴英璋/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名誉教授

版权推荐

  ‧台湾临床心理学之父柯永河,继「习惯心理学」后,最新思想与研究巨著。
  ‧台湾首部梦心理学专书,遍览古今中外的梦学文献,堪称前无古人的梦百科。

内容简介

  经过睡眠、神经传导素活动转换,
  加上愿望与日间关切事等等,
  我们置身于梦世界
  Through sleeping and brain function change...etc.,
  we then become a visitor in a dreaming world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古以来,梦与现实的微妙关连令人不胜着迷。从遥远的神谕到切身的七情六欲;从玄秘的占卜之学到时髦的脑神经心理学,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透过各种方式窥探梦境,期待从中找到点亮人生的洞见。

  在台湾,关于梦的心理学研究尚在起步阶段。鉴于此,被誉为台湾临床心理学之父柯永河教授,再次踏上知识开拓之路,献上这本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梦之心理学》,帮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梦」、探索「梦」对切身生活有何用处。

  立足理性科学,放眼丰富而久远的人类心灵,本书内容包括:
  ‧纵览古今中外梦学文献,回味人类源远流长的探梦旅程。
  ‧导读佛洛伊德《梦的解析》,领略大师的划时代洞见。
  ‧引介国际学刊的实征梦学知识,探索年龄、性格、疾病及各种生活经历与梦境的微妙关连。
  ‧解析演化与脑神经科学观点的梦与睡眠机制,并与精神分析对话。
  ‧引用本土文学以及台湾大学生的梦境报告,让知识更具切身性。
  ‧教导读者如何记录与分类梦境,让梦帮助清醒时的人生。

  助人的工作要先知人
  而知人必须全方位
  透过梦境的分析与了解
  心理学家才能彻底看见人的整体面貌
  ──柯永河

作者介绍

  柯永河

  1930年出生于台湾南投,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为台大心理系第一届毕业生。之后赴美进修,取得密西根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1960年起受聘于台大心理学系,历任心理学系系主任、台大学生辅导中心主任,至2000年退休后,仍以名誉教授身分、不支薪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至今。

  柯永河教授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台湾临床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于心理卫生协会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心理卫生法》,为今《精神卫生法》、《心理师法》等之前身,为台湾的心理卫生体系与心理师证照制度立下基础。

  在临床心理学学术上,柯永河教授所开发的《柯氏性格量表》(KMHQ)为早年没有合适心理衡鉴工具的台湾临床心理界开出实务新路,至今应用广泛,并因此工具之编制成功以及对「习惯心理学」理论之提倡,获颁杰出科学与技术人才奖。之后,他更深入地投入「习惯心理学」之研究与教学,以其为毕生志业,并配合习惯理论,由此进一步研发《健康、性格、习惯量表》(HPH),亦深具临床应用价值。

  柯永河教授勤于教学,于台大心理系开设临床心理博士班课程;亦勤于写作,著有《人性的好园丁:罗嘉思》、《心理卫生学》(上、下册)、《临床心理学》 (上、下册)、《临床神经心理学概论》、《心理治疗与卫生:我在晤谈椅上四十年》(上、下册)、《习惯心理学》(共五册)等书。他一生都扮演台湾临床心理学开拓者的角色,因而获颁台湾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联合年会终身成就奖、台湾临床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台湾临床心理学之父。

  柯永河教授晚年的兴趣暂时转向了梦学的教学与研究,并深切认为透过梦境之分析与了解,心理学家才能彻底看见所关心的个人之整体面貌。年近九旬,柯永河教授仍坚持授课、做学问,并完成这本《梦之心理学》,体现一代学人孜孜不倦的风范。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美梦成真:一部用功之深的梦书/吴英璋
  【推荐序二】总在欠缺之处耕耘:始终如一的开拓者/许文耀
  【绪论】助人宜先知人,知人也当知梦:本书的撰写缘起

  第一部梦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第一章中国大陆的梦学回顾
  ......

  第二章日本的梦心理学历史
  ......

  第三章台湾梦心理学文献的引入
  ......
 
  第四章佛洛伊德的划时代洞见
  ......

  第五章后佛洛伊德的梦心理学研究
  ......

  第二部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功课
  第六章如 回想与记录梦境
  ......

  第七章请告诉我什么是梦:梦的定义
  ......

  第八章梦的分类
  ......

  第三部当代的梦心理学研究
  第九章欠缺语言沟通的哺乳动物会做梦吗?
  ......

  第十章幼儿期与儿童期的梦
  ......

  第十一章青春期、成年期与老年期的梦
  ......

  第十二章梦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

  第十三章身体外貌变化与梦境的关连
  ......
 
  总结:本书回顾

  【附录一】名词对照
  【附录二】延伸阅读

前言 / 序言

  推荐序

  美梦成真:一部用功之深的梦书

  吴英璋/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名誉教授

  柯先生的研究室就在我的斜对面,看着他周一到周五固定时间工作,几乎没有例外的这项好习惯,除了令我佩服,提醒我也更加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作的结果,是一本又一本专书的出版,造福心理学的工作者,也让一般读者有机会借以认识某种心理现象。这本《梦之心理学》可以让有兴趣的研究者循迹前进,让临床心理工作者增加实务工作上的策略与方法,也可以让一般的读者试着记录、分析自己的梦,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进而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古今中外都有人尝试揭开梦的神秘面纱,「心理学」这门年轻的科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但已经有不少与梦相关的探索,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研究发展路径。

  第一种是途径由佛洛伊德大师引领出来的,透过对临床个案心理状态(包括梦在内)的探索、分析,以及对个案多项资料的整合与重复验证,提出对梦的解析。佛氏的发明在本书第四章有相当详细的介绍。与佛氏同时代的荣格采取了类似的发展取向,但得到不同的结论,这除了在本书第五章有独立的说明,在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学者对于梦的研究一节中,所介绍到的申荷永先生对自己的梦境分析,也是荣格学派的例子,另外,在第二章,谈到日本的梦心理学史所引用的河合隼雄先生,他解释明惠法师的梦,也是荣格学派的例子。其他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如阿德勒、荷妮所发展的关于梦的不同解析观点,在第五章亦有简要的介绍。

  第二种研发路径是依循强调科学取向的心理学传统,重视所研究心理现象资料的「明确度(precision)」。这个传统的前五、六十年,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个人主观报告的明确度是有问题的,需要经过特别的控制之后(例如经由有足够信、效度的心理测验所测量得到的主观报告),才可以是有效的研究资料。可见梦的研究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尚不成熟时,很难被认为是有效的。本书的第七章厘清了梦的定义,是这类型研究的起始点,有了定义为依据,我们才能界定将要收集的心理现象范围(亦即所收集到的参与者报告何者为梦、何者不是梦)以及符合定义的梦资料的收集方法。第六章介绍了戴兰妮(Gayle Delaney)的「梦的记录方法」,是让读者可以自己实做的「不漏掉梦境内容,也不添加梦境所没有」的重要方法。本书所引用的研究资料大部分是经由第二种路径所得,因此柯先生在相对应的章节都很仔细地介绍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让读者借以评量资料的有效程度,也可以仿效进行研究。

  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对每项重要的研究发现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让读者不需要去找寻原始的研究报告或书籍,就可以掌握其主要内容。另外一个特点是所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古代的、现代的;文学报告的、学术研究报告的,都包含在内,可见柯先生用功之深!

  谨此恭喜柯先生美梦成真!

  绪论

  助人宜先知人,知人也当知梦:本书的撰写缘起

  习惯心理学之于我

  我退休以后一直以兼任教授(但不支薪)的身分在台大心理系任教,也在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与研究所以特聘教授的身分继续站在讲台上,一站就十三年(编按:本绪论于2017年即已写成。所回忆的时间皆以2017年视角回顾)。教授的课程虽然有四种,但是这些课程核心议题都是「习惯」,包括:习惯心理学以及其应用(也可称为习惯心理学概论)、习惯观点的心理诊断、习惯观点的心理治疗、习惯改变团体以及新心理治疗理论(习惯改变)等。

  过去那十三年岁月,习惯概念在我心中重要性极大,使得那些年中,我「除非以习惯为议题不做演讲;除非以习惯为题目不写文章,除非以习惯为书名不写书。 」简言之,我为习惯而疯,而狂,而活,所以一位好友给我一个外号说:「柯永河简直是一只习惯动物!」我系上的一些老师每看到我就唤说「好习惯老师」。

  为什么我不再教授习惯心理学?

  直到最近,台大心理学系教职名录还可以找到我的名字,但在课程表上我名字下,一般来说不会不出现的「习惯心理学」相关课程名称,却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不会出现的「梦的心理学」以及「梦心理学及其应用」。这并不是台大教务处的印刷误植,而确有其事。

  记得,在某次的「习惯心理学观点的心理治疗」课堂中,讨论梦在心理治疗的应用时,有位修课女学生突然以兴奋的心情问我:「为什么我们台大心理系的老师都不开授梦相关的课程呢?」我以临时想到的几个理由回应,且最后加了一句,现在想起来那是冲动性的话,说:「或许以后,我会自告奋勇开授这一门课。 」事后,我自问:「对这句话我能负责吗?」我也问自己:「身体健康容许自己兑现那句话吗?」

  说出去的话不好意思成空,所以说了那句话的翌年,我则冒险性地向当时的系主任叶素玲教授提出教授梦心理学的课程计划;叶主任并没有反对,理学院院长也核准了,就这样我把自己硬推到「曲高和寡」的梦心理学讲台上了。

  的确,过去两年,我做了那件冒险事,竟敢开授过去自己也没有修习过、研究过的梦之课程。但两年的授课却安然地渡过了,而且学生给我的教学评价也意外高分,高到校长颁发我一张全理学院只有两张的「兼任优良教师」奖状。真是做梦一样!它给了我奖励与信心。

  现在是我教授梦心理学第二年的尾声。回想过去的那二十二个月,白天我一直猛找、猛读、猛翻译与梦相关的文献,晚上则忙着做梦,而醒来时则勤于写下昨夜梦境。可以说是,白天看梦书,教梦课,晚上忙做梦,以前为「习惯」而「疯」的我,近来变得为梦而「狂」了。

  还好,这将近两年的疯与狂,令我得了称心的好回馈,目前还想继续教一、二年的梦心理学,希望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深探现有每一种梦理论,看个究竟,看看可否以过去自己疯狂过的习惯理论统整所有梦理论。

  为什么继续教梦的心理学?

  为什么还要把梦心理学继续教下去,而不再回头理会习惯心理学?开始教梦心理学时,我手上一本梦的教科书都没有。只知梦的议题是由佛洛伊德一心一意炒热的;他认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而在1900年,把他从梦领悟到的结晶表达于著名的《梦的解析》一书。虽然《梦的解析》在心理学领域是本「诺贝尔奖」级的名著,但要以台大学生为授课对象时,只以它为唯一教科书恐怕诱惑力与挑战性是不足的。这一点,可由一位台大心理系二年级学生,有一天突然来访问我时所说的一段令我万分惊讶的话窥知端倪。他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开梦这一门课呢?梦在我们看起来已是一门不入流,不科学的课程,那是由佛洛伊德开始讲起的,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据说是不科学的」我对这位学生的那一段话觉得好奇,又好笑。好奇的是,为什么新近台大心理系的低年级学生是那么重视「科学」这两个字,或者是说「误中了那么深的科学之毒」?

  暂时不管那个「为什么」,我被该学生的那一句问话吓到,倒是千真万确的,而心中不停地告诉自己,在梦心理学课程中,我必须放进现代客观又科学的梦研究方法与研究发现,唯有如此,才不会发生没有学生来选修这一门课的尴尬情况。

  为了选教材,我请了三位系内的同事给我高见,其中两位摇头说想不到什么可建议的,剩下的一位则好意地影印了两、三篇相关文献给我。有了他好意提供文献影印,才让我发现可以往哪一方向去寻找教材。后来,另一位认识不久的同行,送我一本梦的教科书,要我自己判断这类书是否是我所要的。

  最后,我全靠我助理找资料的专才,发现台大总图书馆才是梦心理学教材的大宝藏。专门与梦有关的学术杂志,目前就我所知而它的几乎每一辑我都参考过的是《梦》(Dreaming)季刊和《国际梦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eam Research)两刊物。在这两种学术杂志的引导下,我快速地拓宽了关于梦的认知领域,也开始领悟到「梦」议题的学术地位,和它将来的发展方向。

  身体警讯强化开设梦课程的动机

  我的退休生活可归到「不但退而不休,还要更忙碌」的那一型。随着吾妻慧庄仙逝,我的退休生活失去了重心、方向与意义。在寂寞与沉淀在回忆中虚度时光真是不好受的体验。后来,应分别两所在大学心理系暨研究所任主管的两位学生之好意相邀,我在两所大学兼任讲座。这种应邀使我的生活顿时忙得不可开交;一周六天,有时甚至于七天还要早出晚归,早上五点半离家到机场,晚上九点半才回到空无一人的家。

  如此天天不休息,又是早出晚归的忙碌生活,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终于亮起了两个红灯警讯。第一个警讯是泌尿系统的运作开始不佳;第二个警讯是夜晚常常梦见大雨、洪水来袭、自家屋顶漏水、自己在河边土地被洪水冲走,有时还会梦见坐飞机横渡太平洋而险坠大浪中……,可说睡得相当不安稳。

  第一个警讯告诉我的是,我务必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与生理健康。但那时候,我的家医科医师却还没有提出任何警告,毕竟我每三个月一次的定期量血压与听诊,每年一次的全身健检,包括心电图、肺部X光照射以及血液、尿液检查结果,都仍落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有一年,我的家医科医师破例主动与我连络,并告诉我说:「你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有严重的偏差」。所以,他要我立刻去看他。看了我就说:「你血液中的PSR指数是98,非常非常地偏高,那表示你的摄护腺出了状况,非马上处理不可」。当场,他请他的门诊护理师替我向摄护腺专长的泌尿科医师挂号。

  那时,为了健康,我不仅婉拒亚大的专任工作,同时也辞了辅大的兼任工作,火速在台大医院办完入院手续,专心照顾摄护腺的问题了。虽然是全国第一大、设备好的台大医院,对于我来说也不如自己熟悉的住家环境好;对于我的皮肤而言,不友善的冷气弥漫了全医院各个角落,使我觉得无较舒服的地方可躲。唯一可安慰的就是可信任的医师、护理师,他们日夜轮流不停地,一定有人守在记录我身体各方面指数的纪录板旁边。可惜,每位工作人员的眼神与表情都那么地冷漠、平板,找不到一丝丝可安慰我心的温暖。

  本来以为开刀后的第一天就可脱离苦海回家安心舒服地休养了。我的医师却说:「还要住院一周,做复健工作」。可能因此,开刀后的某一夜,我做了一场梦,梦见日本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大浪中全速开往某处的雄姿,梦中也听见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日本海军舰队进行曲。可见我的心情何等地盼望着早日凯旋回家!但是,梦似乎只会表达出了过去那几天积压在心中的盼望,但不能实现那盼望于现实。复健工作的七天间,日夜还是难熬的。还好,住院期间,两位女儿一直轮流地寸时不离我,守候着我。她们给我鼓励与安慰之外,也替我办理各种与住院相关的手续。治疗医师也因为有她们在,较方便透过她们转达一些他「不忍心面对面直接地告诉我细胞切片相关的坏消息」。这位医师宁愿让家属伤心,也不愿由他让自己的病人得知病情的真实情况而流泪。

  最后,办理出院手续时,仅缴了我几乎无法相信的低额住院费用。我问了女儿,她们说,因为摄护腺细胞检查结果,发现我是属于重大疾病患者,依规定可享有医疗补助。易言之,我是「恶性摄护腺癌病患」,而且断层扫瞄结果也显示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骨骼。听了,我只允许自己「知道了」,但不允许自己伤心。

  出院后,在医院门诊继续追踪治疗到现在。算起来已有数年了,本来高得吓死人的PSA值,从98开始,每三个月一次的追踪检查显示已降到0.008。门诊追踪治疗从开始时,我每月打一次长期疗效针同时日服一颗可苏多锭(casodex),现在改为仅打一次长期疗效的针,从去年这时候就停止服用可苏多锭。为了减轻这两种药物对肝造成的副作用,我依照医师的建议,一直服用蚬精,每日一瓶。很高兴的是,如梦魇般为了复健而继续留院的那一星期夜晚,我都没有做过什么恶梦,尤其开刀前常做的「水梦」,好像就断了根,不再来扰乱我的好眠。因为那时我还没有研究梦,也没有记录梦的习惯;所以,若以更客观态度来说的话,我住院那两周,除了梦见日本海军舰队以及梦中听见雄壮进行曲之外,不记得做过别的与「水」有关的梦。当然,海军舰队还是与「水」有密切关系的。

  然而,为什么「水」梦在开刀前常来扰乱我,而开刀后则以日本海军舰队乘风破浪的雄姿与歌声离开了我的梦舞台呢?难道,以开刀前频繁出现,开刀后则不再来的方式,我身体,尤其泌尿系统,以水梦发出警告,告诉我要非常注意我的泌尿系统不可?当回想到这一点,我突然异想天开地想到,难道大家认为乱七八糟的梦世界仍有依序可循的习惯原理与原则吗?易言之,有刺激必有反应,没有刺激则无反应吗?这个「异想」鼓励了我勇敢地在探寻梦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以,过去习惯心理学在我心中卷起的「疯」与「狂」旋风,又要在我对梦的教学与研究的热情中吹起来?这说明,为什么我已教了两年的梦心理学之后,还要继续把它教下去。

  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促使我欲罢不能。其一是,研究梦的角度或取向除了心理学(包括精神分析学,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有脑神经学、神经生理学、脑解剖学、梦的动物心理学、梦的民族学、梦的神经化学、梦的精神分析神经学……,不胜枚举,而上述每一取向的学术文献中,有关的学者专家都举出确据,言之凿凿。所以,他们的研究取向,在讨论梦之议题时,是绝对不能不考虑的。看到这情形,我对梦的研究兴趣又涨起几层楼高。目前,我很想知道究竟这些研究取向间以什么样的型态连接在一起,而我能不能以习惯用词,以最简易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成为一套个整体性的梦习惯理论?

  梦心理学课程教授了两年后的感想

  不知不觉的两年已经过去了。这两年间,我常对自己,也常对学生说:「我是梦学的二年级生了」。对自己说这一句话时,心中会有些许微妙的喜悦感,而对学生说时就会有两种感受:第一种是「我是梦学的二年级生,有够资格教你们了,我不是知识的骗子」;而第二种感受是「我是梦学的二年级生而已,若教的不够好,请不要怪我,能教到这程度已经不错了。」

  在这两年间,我也不断地对台湾梦学研究的落伍感到汗颜,当要在文献中找到具体的本地范例说明某一梦概念时,都找不到一个适当的,而被迫要向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借用。在学生交缴来的作业报告中,我也常遇到如下批评:「那是国外的例子,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文化。」如此评语似乎在告诉我:「我的学习防卫机转是如此,请你不要再用国外的范例来逼我接受如此概念!我不会接受的,请老师举本地的例子好不好!」

  这两年间,我找了不少梦的文献,而发现中文的文献也不少,但它们大多数是翻译的,真正属于华人或本地学者根据本地人实实在在的梦境资料而产生的论述文献,则半篇也找不到。

  在寻找梦的文献时,我也在必然的偶然中,找到一位近在香港的梦研究同好者。关于梦,他撰写了颇多篇的论述,而且篇篇都把论点的锚稳稳的抛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最难能可贵地,在某年的实证研究中,使我感到万分受用地,他使用了我编制的《柯氏性格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而且也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看到那篇论述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乡遇故知!

  台北市有世界闻名的101高楼大厦,在阿拉伯沙漠中,不可思议地有169楼高的哈里发塔大楼,人类已有三千多年的梦之记录,但台湾连一本道道地地属于自己的梦学教科书也没有,难道台湾岛上的人没有做梦,或不做可记述、可研究的梦吗?不可能吧!

  以上所述理由也是我之所以要暂时搁置研究与教授习惯心理学,转而撰写这一本书的重要理由之一。已经开授梦的心理学课程两年了,我手上也已有够多本地学生自己的梦资料,它们可呈现在这一本书中,充当概念说明的好例子,借以磨平上述学生心中常因文化差异而难于接受国外范例的遗憾。

  我是学习临床心理学的人,临床心理学的宗旨是助人,助人的工作要以知人为先,而知人必须是全方位的,不能是偏面的。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要帮助的人,每天活在周而复始的24小时的循环中;白天16小时,我们带着意识在许多空间里生活着,剩下的8小时,我们躺在直8尺乘8尺大的床上半醒半睡着;到了某一年龄,我们就开始会做梦。所做的梦,有人说是几天前白天有过的经验,所以民间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有的梦,是童年期经验的再现;而童年期经验之所以在最近才在梦中出现,是因为那些经验受到最近白天经验所刺激。所指的「那些经验」,多半与过去很想但未曾发泄或满足过的渴望、欲望或强烈情绪有关,因为它们冲撞了严酷的社会规范,所以被判要禁锢在无意识里,永不得见天日。

  自古迄今,人类对梦有各式各样的反应方式:「那是乱七八糟的不要管它」、「那是我们的灵魂晚间离开我们身体,到处游走」、「那是神的使者,来预告你的未来将会怎样」……。不管是这三种中的哪一种看法,我们还是不能不管它,因为我们白天的生活会影响晚间的梦境,而晚间的梦境,不管快乐或不快乐,都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白天的生活品质的。鉴于此,我们能轻松只说一句不管它吗?尤其对于从事助人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而言?

  开始教授「梦的心理学」以后,我才发现我像是站在一望无际的、人类研究梦的历史洪流瞭望台上,而不知该跳进洪流何处。花费了约三个月长的一个暑假,准备了一大堆的教材,我左思右想,该依据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些教材安排成有次序的讲义大纲?在这时候,帮助我的最大助手,是过去书写的一系列习惯心理学教科书所获得的那一份知识与经验。依那些经验,我才把已确握在手中的资料做了安排,形成本书的雏形,内容包括梦研究的历史、梦如何定义、如何记录、影响梦境的各种条件、解释梦境的各种观点、如何应用梦等等。但后来经过思考与讨论,做了大幅修改,尤其关于如何将梦应用于心理治疗的主题,则在另一书才详细讨论了。 

  希望本书能为对梦有兴趣的读者清楚地提供人类过去研究梦的历史背景以及将来的研究动向,并开启记录梦、运用梦的兴趣,以丰富白天的生活。

  笔者也希望自己已经做到的是,用大家容易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把很多人认为不具像、模糊、杂乱无章的梦呈现在读者的思路中,也希望诸位读者能告诉我你读完此书的任何感想。若有任何指教更是不胜欢迎的。

  柯永河/2017年秋
梦之心理学 梦之心理学
梦之心理学
选题分类
理论/研究 应用心理学
原版语种
中文繁体
版权推荐
  ‧台湾临床心理学之父柯永河,继「习惯心理学」后,最新思想与研究巨著。   ‧台湾首部梦心理学专书,遍览古今中外的梦学文献,堪称前无古人的梦百科。

请输入分享的Email地址:


返回顶部
© 2024 锐拓 保留所有权利。
© 2024 RIGHTOL All Rights Reserved.